首场讲座:心理危机与干预
12月28日, 巴黎时间14:00时, 由Michael R. Phillips (费立鹏)教授主讲的“心理危机与干预”拉开了2021秋冬季节海外华人华侨和留学生心理健康关爱行动的序幕,本次活动由法国华人心理学研究者及咨询师协会(Association Française de Chercheurs et Praticiens Chinois en Psychologie,AFCPCP)主办, 欧洲五十多家学联和十余家华人华侨协会共同协办。
内容提要
Michael R. Philips 教授基于多年来在中国本土和世界范围内的自杀、抑郁研究及临床实践经验,介绍了如何识别和帮助处在心理危机中的人群:从自杀人群的情况着手,讲述有自杀风险的高危人群的特征、心理危机者自杀前的言行征兆、以及如何帮助身边有心理危机或自杀倾向的家人、朋友等。
回放地址: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PMWePozeGw
文末附有法国、德国、荷兰、西班牙、中国紧急援助和自杀干预热线电话,如有需要请直接滑至文末。
1
中国和世界自杀的人群分布特征对比
费立鹏教授首先从现有的WHO死亡数据库展开介绍。值得注意的是,其中高收入国家(HICs)在2021年记录在登记系统的自杀数量占总自杀量的95.3%,而在中低收入国家(LMIC)仅占7.9%。但全球有四分之三的自杀均源于低收入国家。这个数据说明低收入国家对自杀数据的统计、预防方面尚未投入足够的资源。在中国,自杀的相关数据也相对匮乏。那么,在高收入国家获取的数据和发展出的自杀预防方式是否能够有效地适用于中低收入国家的国情呢?关于这个问题丞待实践和回答。在本场公益讲座中,费立鹏教授分别从性别、年龄、社会身份、自杀方法几个方面出发,谈论了中国和世界自杀人群的分布特征:
性别
性别是自杀率的一个显著变量,据2012 年的统计数据表明,在世界范围内,男性的自杀率普遍高于女性, 在高收入国家达到3.52:1,在低收入国家为1.57:1。同时,男性的自杀成功率也是高于女性的。然而,在中国人口占比85%的西太平洋地区,男女性别比为0.91:1, 女性自杀率略高于男性。


年龄
自杀率随年龄增长这一趋势,中国与世界上其他国家是一致的。但相比全球38%的自杀者源于50岁以上的群体,中国却有69%以上的自杀者来源于这一群体。这表明了老年关怀的重要性。总的来讲,在所有年龄段,自杀作为一种死因占全球所有死亡的1.4%,排名第15。在高收入国家是排前11的死因,而中低收入国家排名前17。不过在15-29岁之间,我们可以观察到自杀在其他死因中位列1-3名。但这并非是因为年轻人自杀率高,而是因为这个年龄段缺乏其他的死因,例如心脏病、高血糖等等老年多发的疾病。
城市与农村
另外一个令人吃惊且不同于世界其他国家的现象是,在1995至1999年间,中国社会中农村人口的自杀率是城市人口的三倍。同时农村女性的自杀率也高于男性。随着时间推移,农村经济状况,生活环境的改善,农村人口的自杀率由1987年的32%降至2005年的13%,随后趋于稳定, 与城市人口的自杀率差距也大大缩小,但仍高于城市。这可能是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医疗卫生设施不完善等等社会不平等造成的。费立鹏教授认为,在中国“城市化”期间,从事种地的人口从1990至2015年间减少了2-3亿,这直接导致农村人口的自杀率下降。此外,另一个重要原因则是,离开农村则意味着大量人群脱离了中国社会中最主要的一个自杀方式——“农药”。
自杀方法
在高收入国家中,上吊是最为常见和主要的自杀方法,枪械占第二位,主要集中在美国和拉美等更容易获取枪械的地区。与之不同的是, 农药在中国社会中为排名第一的自杀方式,其次才是上吊等。 费立鹏教授指出, 减少自杀工具的可及性是一个有效干预自杀行为的方式,正如城市化进程中,农药可及性的降低成为了农村人口自杀率下降的重要因素之一。


2
自杀与精神疾病的关系
精神疾病与自杀之间没有必然关系。1990-2019年间中国的自杀死亡率大幅降低,然而据统计这三十年间患有精神障碍,抑郁障碍,焦虑障碍、物质使用障碍的人群数量并没有明显变化。同样在Covid-19新冠疫情开始后,世界范围内的焦虑症和抑郁症患者增加,但自杀率基本没有发生变化。
费立鹏教授认为,大约只有三分之一的自杀者是精神疾病患者。因此,一方面,我们不应当污名化精神疾病患者,另一方面也不应用“精神病”等词去议论、指责自杀者。且自杀者并非只是穷人、弱者,而是分布在所有的群体中。他们需要的是更多的理解和社会支持以及专业的干预。
3
动态性的多因素自杀干预与预防模型

相较于传统的自杀干预与预防模型,费教授提倡,当今社会应采用动态的、多元的自杀干预与预防模型。将国家与世界因素、跨文化因素等纳入外部影响的考量中。整体、动态地从多个途径进行干预。而全球化、技术创新、社会变革加快以及疫情造成的的社会环境变动等,使得国家、社会和个人更加难以适应急剧的变化。
所以自杀预防工作需要更多的将重心放到加强各个社区成员的心理适应性和促进更广泛的社会支持网络上,以减少这些变革带来的潜在的负性心理影响。例如在海外居住的华人和留学生,在关注我们这个群体的心理健康时,跨文化的适应和策略就是应当着重考量的因素。
在往期的圆桌会议中我们也论过跨文化适应及其适应策略,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移步阅读。
4
如何正确认识自杀
-
对自杀的误解
-
中国的自杀危险因素
-
自杀者的情感痛苦
-
自杀的危险征兆

图片源自费立鹏教授主讲讲座PPT
5
帮助有心理危机或自杀倾向者的要点

图片源自法国华人心理学者及咨询师协会(Association Française de Chercheurs et Praticiens Chinois en Psychologie,AFCPCP)主办,由费立鹏教授主讲的首场讲座PPT
以上就是本场公益讲座的主要内容,感谢费立鹏教授和各位组织者的付出。欢迎各位继续报名参加本次活动的后续讲座。
提前预祝大家圣诞快乐,平安喜乐。

文末附上中国和欧洲各国经济援助、精神困境和自杀干预热线电话及网址信息:
法国紧急援助和自杀干预的热线电话
– 消防局 les pompiers (18),
– 救护车 le Samu (15),
– 警察局 la police (17),
– 医疗急救 Urgence médicale (112)
– 国家预防自杀24小时热线 Numéro National Prévention du suicide 7j/7, 24h/24 : 31 14
– 听力障碍人士可发送短息或传真到 (114, fax ou SMS) le numéro d’urgence pour personnes sourdes et malentendantes.
法国其他更详细联系援助信息:
荷兰紧急援助和危机干预的热线电话
08000113
https://www.113.nl/
该网站有免费课程和辅导
德国紧急援助和危机干预的热线电话
电话免费且匿名
– 医疗援助116117
– 报警电话110 (任何危机都可打电话求助)
– 救护车 112
24小时援助热线,夜晚、周末及假期也可拨打热线咨询或求助
– 儿童及青少年援助热线
Tel.: 0800 – 1 11 03 33
– 家长热线(可免费咨询)
Tel.: 0800 – 1 11 05 50
– 心理援助热线
0800 – 1 11 01 1
0800 – 1 11 02 22
西班牙危机干预联系方式
公立资源:
– 去最近的医院
– 拨打公共急救电话061/112
– 热线717003717
私立保险:
– 根据购买的私立保险,拨打相应的医疗急救电话
-留学生最常购买的adeslas急救电话:902109393
中国首个全国性24小时心理危机热线·北京市心理援助热线
800-810-1117
010-8295-1332
文字编辑 / 蒋惠迪
图片 / 费立鹏教授主讲讲座PPT
审核 / 吴灵丹




我
们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德国华人书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