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国华人书友会
书友讲坛(总第164期)
嘉宾:周睿睿
主题:危机时代,夹缝生存的华人如何在德国维护自己的权益
时间:2021年3月11日
喜欢我们的活动吗?4月25日,新一期德国职场活动来袭,六大公众号up主为你的职场生涯助力。详情见文末链接。


目录
-
序
- Carlsen 童书事件
- 什么是种族主义(Rassismus)
- 怎么判断自己受到了种族歧视
- 假设决定维护自己的权益,那么有哪些维权渠道,又应该如何收集证据
-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遇到歧视,是否应该回应,应该如何回应,合理回应的度在哪里
- 如何反歧视


序
居于异乡是为异客的我们,可能一直因身为德国社会中的少数主义而遭受着或多或少的不平等对待。
Carlsen童书事件,似乎成为了一直压抑着的负面情绪的一个宣泄口。
如何理性的看待身边的不平等事件?
如何用最合理的方式达到维护自己权益的目的是我们目前最需要了解的。
接下来由汉堡大学社会与经济学院讲师,专栏作家,华德公会创始人周睿睿老师给我们带来这些问题最专业的解答。


在Carlsen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儿童读物中,对于新冠病毒的描述为
“Das Viruskommt aus China(这个病毒来源于中国)”。
并且在德国非常有名的Antolin阅读网站中出现这本书的一个相关问题
”Woherkommt das Virus?(这个病毒来自哪里?)”,
而网站给出的“正确答案”就是
“DasVirus kommt aus China.(这个病毒来自中国)“。

童书事件的影响不仅仅是当下给在德华人带来的压力,更多的是对于小朋友们的影响。
姑且不论这种图书是否会使华人小朋友因身为中国人而感到自卑,或者使他们在校园中受到霸凌或者不平等待遇。
德国小朋友是否会因为这种描述不够正确的儿童读物,在心底埋下一颗种子,从而无法更理性公正的看待这个世界。
而对于下一代的担忧,使得在德华人自发地通过各种途径来为不平等的对待发声。
然而,如何理性的维权,不让矛盾升级,甚至进而给整个华人群体和国家形象带来负面影响,也是维权中应当考量的因素。
在此次事件中,一些自媒体账号通过煽动情绪来吸引眼球,这种行为也使得一些华人的情绪过于激动,进而也诱发西方一些媒体对于此次事件中华人的维权行为进行了负面解读。
周老师从专业的角度建议大家:
维权的方式方法要理性、克制,态度情绪要平和、客气;要选择用德国人能理解的方式进行维权,不应介于一件事情来发泄负面情绪。
作为在德国社会中的外来人口,我们也要做好心理准备,因为歧视是一直存在且不可能一次性解决的。


根据1965年,联合国在《消除一切形式种族歧视国际公约》中反对一些形式的种族主义,并将其定义为:
“基于种族、肤色、世系或民族、人种的任何区别、排斥、限制或优惠,其目的或效果为取消或损害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或公共生活任何其他方面人权及基本自由在平等地位上的承认、享受或行使。“


根据种族主义的定义,理性的分析,自己是否因为文化,外貌,生活习惯,或者宗教等,被区别对待。
德国联邦反歧视工作局,在于2020年初也曾发表文章声明,针对于亚裔的歧视案例数量在上升。
例如,去年Düsseldorf杜塞尔多夫的“Im Schiffchen”餐厅老板 Jean Claude Bourgueil 在推特发文
(我们星期五重新开张,首先是我们新的小餐厅。但是我们不欢迎中国人!!!!)”
这里明确提到了种族(中国人),可是说是非常典型的种族歧视案例。


又应该如何收集证据?
对于群体事件,应向德国联邦反歧视工作局(网页有中文)反应,例如去年的明镜日报辱华事件。
当然个人事件也可以向该局投诉,但是如果事件过小,往往难以得到回复。
因此对于个人案例周老师更建议通过警局或者给相关的人员写信来解决,
书面证据是最直观也最容易被德国人接受的证据。
同时周老师所在协会,华德公会也会收集所有新冠疫情发生以来
华人受到歧视的案件,以作为集体事件向德国联邦反歧视工作局提出投诉,以提高胜率。
以儿童在学校遭到歧视为例:
家长首先应通过书面方式,例如email、信件等,跟老师反应说明情况。
如老师不作为或者结果未达到理想预期,应进而跟校长进行书面沟通。
若仍沟通未果,应向相关教育部门反应问题。
这里所有的申诉都应通过书面形式进行,并保留证据,以防止事态恶化时没有充足的证据表明自己的立场。


应该如何回应,合理回应的度在哪里?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常提到“退一步海阔天空”、“吃亏是福”等俗语,
这种文化的浸润对于华人的思维方式塑造和处事习惯的养成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很多时候,遇到不对自己造成实际伤害的语言或行为歧视,我们往往选择息事宁人。
但殊不知,我们的退让在某种程度上反而纵容了歧视的发生。
周老师建议我们在能保护自己人身安全的情况下,
如果碰到针对个人的歧视事件,立刻回应永远优于无动于衷、逆来顺受。
纵使立刻回应的可能不是那么完美,但是
要学会勇于为自己的权益发声,告诉他,”我不是好欺负的!“
当每一个华人都勇于为自己的权益抗争,那么世界将也不会小觑华人的声音。
而对于媒体或者西方社会对于华人群体的歧视事件,
我们则应该理智、冷静、克制的处理,将事件的处理方式尽可能的合理化、法律化,
用对方听得进去的语言和逻辑说服对方。
当我们处理群体事件的时候,要时刻谨记,我们代表的不是个体,不是零散的小团体,而是整个民族。


作为旅居德国的华人,我们永远都是德国社会的少数主义,
那么面对作为多数主义的德国人,华人普遍面临着缺乏认同感的问题。
同时,我们也时刻被有意或者无意的歧视包围着,这不可避免地会给我们带来一些负面情绪。
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理智的认识到,这种歧视或者偏见会一直存在,是无法彻底消除的。
而我们能做得就是在保护自己的前提下,合理理智冷静的给与回击。
当然与此同时,我们也不能在一边被歧视,一边歧视他人。
偏见虽然难以避免,但是我们不能把偏见合理化、正义化。
另一方面,我们应合理的分辨,什么才是歧视。
如果只是把正常人际交往间不可避免的一些摩擦和矛盾全部当作歧视的话,那么所有人都在一定程度上被歧视的。
很多时候,我们的固步自封以及受害者心态给自己带来的伤害,已经远远超过了事情本身。
这种时候,理智的分析问题的根本,才是最好的解决途径。
最后,再次感谢周老师在这些问题上给我们带来更为理性专业的分析解答。
也希望这个世界再无人因为肤色,人种,国籍,宗教,性别受到歧视和区别对待。
We hold these truths to be self-evident; that 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
——MartinLuther King
本次活动为德国华人书友会职场交流群线上分享活动,我们会定期邀请嘉宾进行圆桌讨论。欢迎在德国已经毕业、工作的朋友扫描下方主办人二维码加入我们一起解决职场难题。
本群只针对已经在德国毕业工作的朋友,好友申请请备注 中文真实姓名-行业或公司-城市。
职场活动原文戳:德国职场讲座第二期重磅来袭
报名二维码:
REVIEW
文案:怡然 斯皮尔博哥
审核:云麟
排版:斯皮尔博哥
更多活动可以在微信号界面中回复“ 活动 ” ,期待你的参与!
我
们
您也可以通过以下平台的同名频道找到我们: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德国华人书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