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隔行不隔山》是德国华人书友会倾情打造的一档海外职场人士在不同文化背景和行业下的知识与经验分享栏目。通过多维度的分享,打造出真正意义上的互动职场指引和行业交流公共大百科。
目录
-
是什么 什么是才干?什么是优势? -
为什么 为什么需要运用自己的才干? -
怎么样 怎么样把自己的才干变成优势? -
案例分享 -
问答环节
嘉宾介绍
-
专注于当下 -
有一个开放的心态 -
对结果的执念放手 -
勇于实验和尝试 -
不要太把自己当回事儿 -
一点“玩儿“的心态,有一点顽皮和轻盈
什么是才干?什么是优势?
为什么需要运用自己的才干?
-
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 -
欣赏自己和他人 -
清晰地沟通自己的需求 -
识别盲点 -
计划时间和能量 -
寻求帮助
-
识别自己的领导风格及盲点 -
有效沟通和协作 -
有效地激励他人 -
高效地分配资源和互补 -
1+1>2将团队的才能更大地开发、知人善用 -
更有效地招聘
怎么样把自己的才干变成优势?
-
理解 Name IT!
-
欣赏 Claim IT !
-
行动 Aim IT!
要点总结
案例分享
问答环节
1.是先有优势,再发现;还是先发现,慢慢正向积累成为优势?
先有天赋才干,才能有意识去利用,才能去发展成优势。如果先发展优势,你不知道你入手点。
才干是天赋的倾向,做起来更愉悦,更容易做得更好,更容易变成优势。
2.盖洛普和Clifton的区别?
盖洛普是一个数据公司,Clifton 曾经是盖洛普公司的CEO。盖洛普公司网站上有个很多工具,比如Q12,是反馈公司员工的参与度和愉悦度。
3.请问怎么看待优势理论和短板理论的矛盾?也有人说能力的最短板会限制自身的发展阈值。需要刻意练习来提高短板吗?
大千世界,有不同的理论和观点,你可以自己去选择你想选择什么样的观点,并不是说优势和短板一定是排斥的。
短板你也可以去发展,但是你要自己知道,因为它是你的短板就有原因的,你选择短板,你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4.您是如何找到心流的?
当你做你很喜欢,能给你带来成就的事情时会产生心流。可以观察自己做什么事情的时候,觉得时间过得很快,能全身心投入,这就是你心流的所在。比如我做教练和表演的时候。
统帅在自己才干测评很靠后,老板同事反馈是我的优势,怎么看这个问题?
有可能你做报告的时候,你自己没有那么了解你自己。有可能这也是你的优势,但是相比你其他的才干并没有那么自然而然。有可能是你后天的培养,你自己有意识去培养和做的,但是不是你自然而然的倾向。
5.自己测的是才干,别人反馈是优势吗?
不对,自己测的是才干,别人反馈去印证这是不是你的才干。
优势是,是你几乎每次都近乎完美的表现的结果,这才是你的优势。别人反馈也要看是否了解你,是否能够全面的去看你每次进行活动的表现,也会有不一样的结果。
6.测评时的状态和处境会影响测评结果吗?回答问题时应该只凭直觉吗?有些问题不知怎么回答。
会,测评的时候是否是真的跟自己做链接,不要去想职业中的具体的例子,而把一切放开,在没有压力,可以选择的情况下,你会做什么。
7.我做了盖洛普优势测试,但是TOP1优势是和谐,问了别人,都觉得不准,觉得我比较强势,但是这点确实是自己最关注的,是真的不准还是别人跟自己对自己的认知存在差异?
和谐会被容易误解,大家觉得和谐的人是比较弱的人。
其实不是,和谐的人不想把精力浪费到冲突上,想迅速找到这个讨论中的共同点,推进事情的发展,是非常实际、需要看到结果的人。和谐本身不是说大家都开心,是一个比较实际的才干,会去调动各方的力量去达成事情的目标。
8.Red Koi Coaching 具体做点什么?
红锦鲤是我建立的教练的社区,我现在更多是组织读书会,未来会有培训。会专注女性领导力的培养,女性在职场中的晋升,女性如何在职场中转型,进行社区教练的形式。
9.接纳与欣赏时,如何避免悲观的想法,因为自己在接受的过程中会有失望以及负面的想法,请问老师有这样的经历吗。如何正向的接受?
我在进行一个正向智商的学习,里面有个理念就是怎么样找到自己智者的声音,怎么样才能找到自我批评的声音。
其中有一个小练习让我很有触动,找一张你10岁以前作为小孩的照片,这个照片可以很好的可以反馈自己的精华所在,你非常独特,非常棒,非常美丽的存在。
通过这个照片来看到你自己的精华和初心。当我有自我疑问的时候,我会去回看这个小孩,这个没有被外界怀疑和假设去局限的小孩,我会更加有力量。
10.领导力风格可以简单介绍一下吗?盲点怎么发现?
比如,他作为独立的工作者的时候,他非常有成就,是执行力很强的人,这可能成为盲点,因为领导是要学会怎么去分配,下放你的工作。
比如积极,作为领导比较好,可以看到阳光的一面,但是太过积极,会忽视风险。盖洛普优势是要先了解你的才干倾向,知道什么时候该运用你的倾向,什么时候去避免这个倾向。
11.盖洛普优势让我们去做自然而然的才干,要愉悦,但是能让自己成长的是让自己不舒服的事情,但是怎么样去平衡这些让自己的愉悦和吃苦的事情。
非舒适圈可能跟才干是俩回事。舒适圈和非舒适圈和是否有才干是不冲突的,你在你的才干的地方,也会永远有一些非舒适圈的事情。
我非常赞同,我们需要做一些让自己不愉快的事儿,来锻炼我们的心智,锻炼我们的性格,让我们更加有韧性,让我们更能够处理各种挑战和逆境。
我也会刻意的在每件事情上,去找到让我愉悦的点。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去改变做事的方式,让它去跟我的才干相链接

海报:黄泥巴
美化:美慧
总结:Sophia
排版:赵免免



我
们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德国华人书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