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0年08月09日
参与人数: 20人
主题: 德国职场上如果想站稳脚跟,需要注意哪些中德文化差异?
讲者:苏苏 Michael
回顾上一期职场沙龙的精华总结戳这里:留德还是回国?职场怎么谈加薪?德国十年经验HR与你分享,满满干货一篇看完!


第一位讲者介绍-苏苏
在德国公司工作多年的IT产品经理,之前有过Sales的经历,日常与德国人、印度人、法国人、中国人打交道,定居于德国,喜欢观察跨文化的沟通相异之处和思考总结,同时也是知名公众号《土豆国生存指南》的撰写人。
我们先看一个例子:
在一场谈话之中,美国人想给法国人反馈,法国人听了感觉不错,理解为可能有升迁的机会。
然而美国人实际是想表达这个案子做得不好,想给他最后一次警告。
表达者想传达的意思在听者理解之后差异如此之大!

在跨文化职场上要特别注意语言文化!
美国和法国的语境差别
美国是低语境国家,因为移民很多,所以说话会说的比较直接清楚,在开会之后通常会做一个recap(重点复述)。因此:
正面回馈:通常会比较夸。
反面反馈:当对人有不好评价的时候,通常会说得比较隐晦含蓄,鼓励。
法国是高语境国家,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几代人住在一个城市里面,有很多约定俗成的东西,说话喜欢点到为止,不会说清楚。平常话说的比较含蓄。
苏苏举例,法国公公想去哪里玩,会委婉的说那个地方听说不错,让儿媳妇来揣摩意思。但是当对人有不好评价的时候,会比较直接。

中国和德国职场的区别
会议邀请(接受,暂定,拒绝) | 德国 | 中国 |
回复较快,直接给出结果接受不接受 | 回复较慢,模棱两可。如果不确定时,宁可不回复也不拒绝,怕得罪人。 | |
建议:在德国,正式会议则建议早点给出直接答复,尽量不要悬着,可以先接受,有变化再说来不了。 主办方希望能得到尽快回复以统计人数;非正式聚会才可以较随意回复。 |
||
通过邮件问问题 | 德国 | 中国 |
如果列出十几个问题,则会期待每个问题都被回答 | 列出几个问题回答,不全回答,或是无意漏了回答 | |
建议:复制原邮件,在每个问题的基础下面用不同颜色的字一条条来回答(讲者建议红标回答)。 | ||
当邮件议题会出现冲突时 | 建议: 议题可能会对自己不利的话,如果有负面用语可能会被别人看到,被断章取义,则建议大家用不利语言时不要留下书面邮件记录。采取面谈或约时间电话谈是比较合适的处理方式。 例如“在邮件上我对你的看法理解的不是很清楚,我建议我们可以明天通话及时交流讨论,请问你什么时间方便?” |
和同事和上司的相处
1.对老板不要抱有抵触抗拒的状态,多跟老板交流。
讲者举例:老板走过来,中国同事看到了老板,立刻低头躲避看屏幕(可能是想表现专心工作或是不想交流),老板能体会到。
反观德国同事,看到老板过来,会伸着脖子看老板,随便聊几句。字里行间透漏出自己工作很多,在认真地做,态度是主动,积极交流。
建议:不要对老板有抵触,抗拒的心态。老板知道每个人在干什么,但有时候又不太方便问。
2.有的上司不喜欢看邮件和PPT的报告。
建议:可以利用茶歇和吃饭,跟上司直接简短精要的1到2分钟汇报工作,带过自己在做什么,寻求指点反馈。每个老板不一样,可能需要试错。
3.传闻在德国下班是不和同事联系(公私分明)?
事实上同事下班一起去吃饭,适当的社交social是常看到的。特别是startup(新创公司)。在社交中可以得到一些平时得不到的信息。
若不喜欢社交也不要从来不去,可以选择中间点,一个月去一次聚会。要知道如果不参加社交聚会就要承担接受不到一些小道消息的风险。
4.可以主动组织一些特殊的聚会。
比如同事生日,结婚,生宝宝等等,发动组织众筹,同事会很开心,也能让同事间关系更融洽。

第二部分:心理
中国 | 德国 | |
谦虚 | 比较谦卑,入职场谦虚。 在中国职场,新人会主动帮忙洗碗,工作姿态也比较低。 |
非常喜欢表现自己的工作,展现自己的能力,不谦虚。 |
建议:有机会来临,或想要机会就要去争取,不要过于谦虚。可以说会努力去学,去做好。 | ||
反问 | 1.工作上有很多问题,要习惯德国人不会直接回答你。 例如讲者遇到荧幕无法显示时,和领导回报打不开的事实,领导则会反问,什么叫打不开?上面写了什么?你做了什么操作? 2.德国人不喜欢听不行。他希望你描述情况,并且给出几个方案,让他们选,换言之不要让领导做填空题,而是让领导做选择题以找出合适的解决方案。让老板越省心越好。 3.德国人喜欢反问,因为他想了解你的思路。 |
|
直接 | 中国 | 德国 |
对人直接,把矛头和重点放在人身上。根据讲者经验甚至听到有人问“你怎么还没结婚?”。 | 出发点是针对行为,而不是人,例如这个报告做得不太好。 德国是个较低语境的国家,说话表达清楚,怕造成误会。所以给出不好评价时候也会比较直接。 |
|
情绪 | 不要把自己的情绪带到工作中,汇报时不要太强调个人感受,要把事情总结到客观的情况下。 | |
把申请理由放到团队身上,不要放在自己身上。 例如想获得培训机会,直接说的话领导会觉得你最近是不是工作不太忙? 但是如果你提出理由,因为团队的业务需要这个技术要点,可以由培训来获得技术,从而提高团队绩效,领导会更容易欣然接受。 |
||
自我辩护 | 中国 | 德国 |
比较客气,建议不要因为对方一次辩护就停止推动自己的诉求,如果有真心想要的诉求就要表达清楚,争取实现诉求。 | 比较善于自我辩护,会推责。不太会说自己做错了。 | |
会把归因往外推。 讲者举例觉得自己一周一节驾校课太少了,想增加一节课。驾校教练则说,我有很多学生,如果再增加教课的时间,你得不到快乐的老师了。 |
||
办公室政治 | 德国人没有办公室政治? 讲者不否认有神仙公司存在。事实上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办公室政治各个国家和文化中都存在,办公室是有利益之争的地方。 |
|
具体和利益稀缺度有关,如果一个人越靠近利益中心,受到的排挤就会越多。如果在公司不是那么接近利益的岗位,那周围的人就越友善,毕竟每个人都想当很友善的人。 | ||
区分不同点是否真是文化差异的方法 | 记录,观察,划掉,再记:在平时生活中注意观察,把观察到别的国家的人跟自己的国家文化不同的点拿本子记下来,找更多的人去认证,看看是不是普遍存在的. 如果是十有八九都一样的就是跨文化差异。 认证结果不到两三成相符的,那就大概率不是文化差异。 |
|
别盲目相信别人说的(避免stereotype刻板印象),讲者建议大家用心多观察。 |
第二位讲者介绍-Michael
Michael在德国工作三年多,工作性质出差项目比较多,除了在德国工作,他也曾在西西里工作半年,在匈牙利待过三个月,现在在新加坡出差中,接触各个国家的人。不同国家的人看事情的角度往往不同。 如何融入德国公司同事?
与德国同事交往有时候会遇上德国人的性格,德语语言等问题。
讲者介绍了以下几种方法:
1.生日:
德国人传统时生日的人会带自己做的蛋糕来分享,非常好的机会,提供公司同事间互相交流了解的机会。带一些中国特产(茶,手工艺)。
2.公司聚餐:
这也是很好的机会可以跟同事介绍自己在做什么项目,遇到什么困难,可以拉近同事间的距离,建议积极参与!
拿瓶啤酒可以帮助热络聊天气氛。
3.公司聚会:
游泳,烧烤,庆功,隔宿露营以及其他活动,理由同上,聚会是看到同事不一样的一面和增加好感度的机会。
4.出差:
晚上一起晚餐喝酒是男生优势(但是不喝酒,只喝饮料是完全没有问题的,德国没有劝酒文化),出差时周末一起爬山,踩风游玩。这是最快拉近同事距离的方式之一。
5.入职、离职的场合:
可以带自己做的蛋糕刷一波好感度。(Einstand Kuchen & Ausstand Kuchen)


如何赢得同事尊重?
1.德国人有喜欢抱团的传统
所以一开始心里先别期望对方会主动邀请。而是要自己思索如何释出善意,主动踏出第一步去加入德国人的团体。
2.专业
1)公司会招你,铁定你的能力是符合职位描述的,要表现出自己的专业能力(不做猪队友),提供见解对他人工作有帮助,就能赢得同事尊重,对方也会愿意将来有机会帮助你。
2)每周例会,上台报告presentation等机会要用心准备,展现专业性,同事报告时也可以适当地提问与反馈做贡献。
3)善用语言和文化上的优势,比如遇到亚洲的客户,因为有文化的亲进性,中国人更能与亚洲客户建立私人关系,能格外获取一手信息,若与工作相关则可以汇报给德国同事和老板,这是独特性的优势。
3.私人关系
1)与同事建立良好的私人关系这件事,建议心理不要排斥,能互相学习。
2)不过也是要有自己的原则,不然有时候聚会太频繁则会很累。
4.文化差异
1)有人说德国人像贝壳,外硬内软,如果能打开对方的壳,成为朋友,就会很好。德国人的情绪外露比较低。另外,在职场上德国人不论什么水平,甚至实习生,在谈论自己工作时候都很有自信,这是很大家值得学习的,该说话就要自信说话。
2)中国人比较随和easy going, 不太习惯于有很明确的立场,不太会在会议中站出来反对别人的观点,讲者认为在工作中这是一个不好的选择。工作中还是要积极找出问题,并敢于提出问题。中国人也有严重的等级意识,很多话不敢说。
3)最难缠的客户,也是最能赢得你尊重的客户。只是一团和气,难以建立威望和尊重。在职场上就事论事,敢于有不一样的声音,该说就说。
5.团队认同感
1)德国人喜欢抱团,很有团队认同感。很在意你能不能融入他们的圈子(朋友感)
2)中国人:自由一点,不喜欢张扬。
6.中国人和德国人相同点大于不同点
1)同样都是很负责,事事有着落,件件有交代。(讲者认为和意大利人完全不同)
2)个性同样比较沉稳内敛,较为踏实,张弛有度。
3)求同存异才能让自己在职场上有最好的表现

问答环节
是否和老板沟通以解决加班工时?
如果是真的需要花更多时间,讲者建议这个问题现在就跟老板去沟通,因为你刚入职对于项目完成时间不了解,这是正常的。
原则上新人要好好利用这段刚入职的时期好好请教老板和前辈,新人有“保护金身”要多问问题,不懂就去问。
如果拖久了,几年后再问,印象分数就会比较不利。
但是如果是为了完美主义,讲者提供自己的经验,准备工作完成了,为了精益求精而反复演练流程,那是对自己的要求高,那一般额外的练习时间是应该自己吸收的。
这个问题其实具体还是要依照公司的文化,老板的性格来试错,在德国上下级没有明显阶级差别,可以平等,积极地沟通。
原则上需要试错,磨合。
时间短:电梯间,茶水间,则可以聊兴趣爱好,随便聊。时间长:例如一同搭车通勤时可以聊工作。
原则上要在工作中赢得对方尊重,在个人时间把自己生活安排得丰富多彩,德国人的下班生活丰富,所以一般我们就算宅在家也要把自己的生活过精彩。
例如说自己有在听podcast广播网课之类的学习并分享你的生活,要让与你聊天的同事能有所收获。
1.思维方式则要改变
在职场上要有大局观,想想如果你是领导,你要如何做,这会对职涯发展很有帮助。遇到问题可以向mentor(职场导师),或比较资深的同事请教。
2.如何拒绝:
简单的说yes 和no 都不行,要知道看到邮件的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立场,要多角度思考,在回信上考虑到方方面面,每一个条件写清楚,只有公司每个人都同意的时候才能同意。先开会讨论,或先找人请教,不要第一次回复就说yes。另外其实邮件是不适合讨论问题的,邮件上适合给对方选择题。要在有条件前提下的说yes。
3.建立管理原则:
对工作内容分类,什么事情怎样去解决(结合公司文化)
4.做事要有理有据
做任何决定都要建立在有理的基础上
有理有依据,而且做完要留有证据,例如保留邮件记录和平常养成主动用笔做记录的习惯。
适当的学习如何拒绝别人,不论是客户还是领导,从数据和事实上给出拒绝的理由,并提出合理的建议。
例如领导要求提高工作产出,可以分析自己平均完成一个案件的时间,以让领导得知合理的量,或者帮忙自己寻求求支援。
2.德国人主不主动背锅其实要看地域,公司文化和个人性格。
德国人有自己的一套“道歉”方式,也许是下次帮你一把。
3.上司不会帮忙背锅,但是会帮忙解决问题。但是自己要表明,以后要如何避免问题的方法。
本次活动为德国华人书友会职场交流群线上分享活动,我们会定期邀请嘉宾进行圆桌讨论。欢迎在德国已经毕业、工作的朋友扫描下方主办人二维码加入我们一起解决职场难题。
本群只针对已经在德国毕业工作的朋友,好友申请请备注 中文真实姓名-行业或公司-城市。
REVIEW
文字编辑:Sophia
公众号编辑:赵免免

德国官方注册华人读书协会
【持续更新】
中德资讯 | 分享知识 | 启迪思维
德国华人书友会
Deutsch-Chinesischer Buchclub e.V.
长按识别二维码,订阅我们的公众号
德国华人书友会是由德国留学生与华人发起的、在德国注册的无政治目的、无宗教色彩的非盈利性读书协会,在终生学习的基础上,致力于推广读书、分享、交流、互助的生活方式,会定期举办德国和中国的线上和线下的读书会、讲座以及其他文化、职场活动。
加入要求:我们是实名制社群,入群后群备注需改为真实姓名,群里禁止广告与微信读书组队,欢迎能接受以上要求的伙伴们扫描下方二维码加入微信群,与1800位书友一起交流、进步。
欢迎评论、转发分享,点击“在看”
该文章为德国华人书友会原创,转载请联系授权,严禁抄袭。
扫下方2维码加入微信群,和爱读书的小伙伴一起畅聊
德国群联系人微信 有知识有内涵,风趣还健谈 中国群联系人微信 细心与真诚,期待与您共同进步
您也可以通过以下平台的同名频道找到我们: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德国华人书友会